更新時間:2025-07-25 22:00:03作者:佚名
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廣泛流傳。眾多游走于希臘的吟游詩人和說唱者對此樂此不疲,他們不斷傳唱,使得這些故事得以代代相傳。其中,古希臘的偉大詩人荷馬,他的兩部杰作《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正是基于這些傳說創作而成。
在歷史的長河中,關于荷馬其人的存在與否,兩部史詩的作者身份homer是什么意思,西方學術界展開了長久的辯論。自古希臘時期起,諸如希羅多德、修昔底德這樣的歷史學家homer是什么意思,以及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哲學家,都確信荷馬是這兩部史詩的創作者。直至18世紀初期,歐洲的學者們依舊堅信,荷馬是一位真實存在于歷史上的古代杰出詩人。
然而,正是在18世紀初,法國的僧侶多比雍以及維柯勇敢地提出了質疑。他們堅信,人們長久以來深信不疑的荷馬其人并不真實存在,他不過是希臘眾多說唱藝人的集體象征,而非單獨的個體。兩部史詩相隔數百年,絕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這一顛覆性的見解,猶如晴天霹靂,立刻在西方學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荷馬問題"應運而生。
1795年,德國學者沃爾夫循著這一思路對史詩進行了深入的探究,進而提出,史詩的各個部分原本都是獨立存在的詩歌,由歌者演唱,經過多次的整理與潤色,才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模樣。隨后,沃爾夫的同鄉拉赫納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更為清晰的闡釋,進而確立了“短歌說”的理論。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學者尼奇所倡導的“統一論”。這一觀點實際上是對關于荷馬的傳統觀點的復興。尼奇堅信,荷馬確實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其生活年代不會晚于公元前九世紀。他進一步指出留學之路,荷馬曾利用古代民間詩歌的素材,對這些材料進行了重新加工和整理,最終構建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