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8 17:24:59作者:佚名
硬核科普 | 拉格泰姆(Ragtime)風格
01拉格泰姆(Ragtime)起源
在十九世紀末葉,一種新興的音樂潮流自圣路易斯傳入新奧爾良,融合了各種音樂元素,最初由黑人鋼琴家們創作,其獨特的切分節奏引發了旋律的鮮明變化,使得聽眾情不自禁地隨著節拍搖擺起舞。這種音樂在美國盛行了將近半個世紀,并被譽為早期爵士樂的典范——拉格泰姆。
拉格泰姆作為爵士樂的早期開拓者,其地位與布魯斯旗鼓相當,甚至在影響力方面,拉格泰姆更是超越了布魯斯。
拉格泰姆與爵士樂幾乎在同一時期嶄露頭角,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音樂流派。“Rag”一詞作為名詞,主要用來描述這種音樂創作的特定形式,其結構上受到了歐洲軍樂隊進行曲的影響,而在節奏上則融入了黑人班卓琴音樂的特色。“Rag”用作動詞時,則意味著通過不斷調整曲子的節奏,創造出鮮明且富有特色的切分和碎拍效果。
自1899年Scott Joplin(1868-1917)創作了《Maple Leaf Rag》以來,直至一戰爆發之前ragtime是什么意思,拉格泰姆音樂始終占據著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地位。在1890至1920年這段時間里,不僅涌現了眾多拉格泰姆樂隊、歌手和班卓琴演奏者,而且還能看到具備即興演奏能力的拉格泰姆鋼琴家。
02拉格泰姆(Ragtime)風格特征
切分音符是拉格泰姆音樂中的一大特色,演奏者通常用右手演奏出多變的切分旋律,與此同時,左手則用穩健的低音進行伴奏。這種演奏方式強調節奏的變換,并帶有歡快的情緒,風格獨特。這一特點對新奧爾良傳統爵士樂的獨奏和即興演奏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為爵士樂的整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3代表人物斯科特·喬普林(Scott Joplin)
1868年,斯科特·喬普林在德克薩斯州的德克薩卡納誕生。在此之前,他的父親曾在奴隸解放宣言發布之前留學之路,為當地奴隸主的派對拉小提琴。而他的母親則擅長演唱和彈奏班卓琴。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喬普林逐漸成長為一位杰出的拉格泰姆演奏家。
實際上,在20世紀70年代,拉格泰姆音樂再次興起,這主要得益于喬普林作品的持久魅力。他的主要作品在結構上的優雅、旋律上的創新以及表達上的豐富性等方面,無人能出其右。
喬普林留下了眾多拉格泰姆佳作,然而在他有生之年,這些作品并未得到應有的認可。盡管如此,由于作品的高水準以及他對拉格泰姆作為嚴肅音樂形態的堅定信仰,喬普林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廣泛關注。在他逝世半個多世紀之后,他終于贏得了美國重要作曲家的榮譽地位。
拉格泰姆流派雖然在漫長的音樂歷史中ragtime是什么意思,
只是稍縱即逝的一抹掠影,
但對后世音樂的影響卻不能一筆帶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